青贮饲料采购量破千万吨级,北方主产区与边贸区成增长极
2025年青贮饲料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。数据显示,前三季度西藏口岸进口尼泊尔青贮饲草达1104.3吨,同比激增超83%,而国内主产区如陇西县单基地饲用玉米规模已突破2000亩,联动种植、加工、养殖的“青贮纽带”正加速整合产业链资源。这一现象背后,是畜牧业规模化发展与新季原料成本下行共同推动的供需新格局。
增长规模:进口、产能双向扩张
青贮饲料作为反刍动物的核心营养来源,因具备高纤维、高能量及天然发酵环保属性,近年来备受养殖业青睐。在供给端,2025年国内青贮饲料市场复合增长率达8.01%,玉米、高粱等主原料种植面积持续扩大;进口方面,西藏口岸自2023年7月启动青贮饲草引进后,累计进口量已突破1788吨,创历史新高。
需求端则呈现“以量换价”特征:
规模化牧场主导万吨级采购:广西、华北等地养殖企业密集发布月均万吨级订单,覆盖全国货源,用于大规模青贮饲料生产;
中小牧场侧重碎片化补库:东北、河南等地出现30~100吨级“小单急采”,主要用于库存周转与成本优化。
区域分化:农业带与边贸区成热点
采购集中性突出表现在三大区域:
1. 主产区自产自销规模化运作
在甘肃陇西、山东等地,青贮玉米进入集中丰收季。以陇西县为例,当地2000亩饲用玉米基地串联种植、加工环节,直接供应周边牛羊养殖场,形成“产地直采”闭环,显著降低运输成本与质量风险。
2. 边贸区跨境合作突破产能瓶颈
西藏口岸依托中尼饲草种植“千吨计划”,加速引进尼泊尔青贮饲草。前三季度进口量同比增83%,有效缓解高寒地区冬季饲料短缺问题,为雪域牧场提供稳定补给。
3. 加工带原料替代需求激增
河南、山东等饲料深加工密集区受新季玉米价格下行影响,对玉米糟渣、纤维饲料等替代品类采购活跃,单次交易量集中在30~35吨,青贮类副产品周均价降至618.54元/吨,较9月下跌3%。
驱动逻辑:成本、政策、养殖升级三重联动
行业分析指出,本轮采购热潮的核心动力来自:
成本红利:2025年新季玉米集中上市,10月青贮饲料采购均价跌至268.6元/吨,较9月下降4.5%,直接刺激企业扩大库存;
政策赋能:政府对绿色养殖的补贴及跨境农业合作支持(如西藏“千吨计划”),加速产业链资源整合;
养殖结构升级:大型牧场为提升饲养效益,推动高消化率青贮饲料普及,中小养殖场则通过电商平台实现灵活采购,优化配方成本。
未来挑战:质量管控与可持续供应
尽管当前采购规模扩张,隐忧仍存:
进口依赖风险:西藏等边贸区需强化跨境供应链稳定性,防范极端气候或政策变动导致的断供;
本土生产标准化:部分产区因阴雨天气导致新粮霉变率上升,需通过添加剂技术(如乳酸菌发酵剂)提升青贮品质。
随着畜牧业规模化进程加速,青贮饲料的区域集中采购或将成为常态,而能否平衡“量增”与“质控”,将成为行业下一阶段突围的关键命题。

青贮饲料作为反刍动物的核心营养来源,因具备高纤维、高能量及天然发酵环保属性,近年来备受养殖业青睐。在供给端,2025年国内青贮饲料市场复合增长率达8.01%,玉米、高粱等主原料种植面积持续扩大;进口方面,西藏口岸自2023年7月启动青贮饲草引进后,累计进口量已突破1788吨,创历史新高。
需求端则呈现“以量换价”特征:
规模化牧场主导万吨级采购:广西、华北等地养殖企业密集发布月均万吨级订单,覆盖全国货源,用于大规模青贮饲料生产;
中小牧场侧重碎片化补库:东北、河南等地出现30~100吨级“小单急采”,主要用于库存周转与成本优化。
区域分化:农业带与边贸区成热点
采购集中性突出表现在三大区域:
1. 主产区自产自销规模化运作
在甘肃陇西、山东等地,青贮玉米进入集中丰收季。以陇西县为例,当地2000亩饲用玉米基地串联种植、加工环节,直接供应周边牛羊养殖场,形成“产地直采”闭环,显著降低运输成本与质量风险。
2. 边贸区跨境合作突破产能瓶颈
西藏口岸依托中尼饲草种植“千吨计划”,加速引进尼泊尔青贮饲草。前三季度进口量同比增83%,有效缓解高寒地区冬季饲料短缺问题,为雪域牧场提供稳定补给。
3. 加工带原料替代需求激增
河南、山东等饲料深加工密集区受新季玉米价格下行影响,对玉米糟渣、纤维饲料等替代品类采购活跃,单次交易量集中在30~35吨,青贮类副产品周均价降至618.54元/吨,较9月下跌3%。
驱动逻辑:成本、政策、养殖升级三重联动
行业分析指出,本轮采购热潮的核心动力来自:
成本红利:2025年新季玉米集中上市,10月青贮饲料采购均价跌至268.6元/吨,较9月下降4.5%,直接刺激企业扩大库存;
政策赋能:政府对绿色养殖的补贴及跨境农业合作支持(如西藏“千吨计划”),加速产业链资源整合;
养殖结构升级:大型牧场为提升饲养效益,推动高消化率青贮饲料普及,中小养殖场则通过电商平台实现灵活采购,优化配方成本。
未来挑战:质量管控与可持续供应
尽管当前采购规模扩张,隐忧仍存:
进口依赖风险:西藏等边贸区需强化跨境供应链稳定性,防范极端气候或政策变动导致的断供;
本土生产标准化:部分产区因阴雨天气导致新粮霉变率上升,需通过添加剂技术(如乳酸菌发酵剂)提升青贮品质。
随着畜牧业规模化进程加速,青贮饲料的区域集中采购或将成为常态,而能否平衡“量增”与“质控”,将成为行业下一阶段突围的关键命题。
相关推荐
- 11-08 饲料采购供应链稳定性评估:5大关键指标保障企业运营
- 11-06 定制化饲料求购指南:精准满足特殊营养需求的解决方案
- 11-06 应急饲料求购指南:24小时快速响应渠道全解析
- 11-06 区域性饲料求购联盟:降低成本的高效合作方案详解
- 11-06 高氨基酸水产饲料紧急求购指南:快速解决养殖需求
- 11-03 饲料采购数字化转型:提升效率与降低成本的智能解决方案
- 11-01 饲料碳足迹管理指南:降低养殖业环境影响的实用策略
- 10-30 饲料原料霉菌毒素防控策略:保障动物健康的关键措施
- 10-30 饲料采购渠道创新: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三大策略
- 10-30 饲料电商模式解析:传统行业如何借助互联网转型
- 饲料资讯
- 养殖技术
- 饲料供应
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