饲料成本高企挤压利润空间,生猪养殖深陷“亏损泥潭”
秋意渐浓,国内生猪养殖行业却遭遇“成本寒流”。据市场监测数据显示,饲料原料价格持续波动叠加猪价持续探底,养殖端每出栏一头生猪最高亏损达400元。饲料成本占总养殖成本比重已突破60% ,成为挤压利润的核心因素。
在黑龙江省,一名养殖户向记者算了一笔账:“饲料、防疫加人工,每头猪成本近1400元。现在卖猪每斤不到6.5元,卖一头亏一头,不卖更亏——猪掉秤的速度比粮价涨得还快。”当前全国31个省市中,已有13个地区猪价跌破10元/公斤,亏损比例高达41.94%,东北、西南地区成为重灾区。
成本剪刀差撕裂养殖模式分野
饲料高压下,不同养殖模式抗风险能力分化加剧:
自繁自养户凭借仔猪成本优势尚可勉强持平,如山东章丘养殖户出栏价与成本线仅差0.2元/公斤;
外购仔猪育肥户则陷入深度亏损,每头猪净亏损达70-96元。行业出现“淘汰加速”与“被动压栏”并存的矛盾局面:9月仔猪销量环比降2.87%,但新生仔猪数反增0.02%,预示未来数月供给压力有增无减。
产能过剩叠加贸易摩擦放大传导效应
更深层压力来自供需错配。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4062万头高位,逼近产能调控红线。而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加重了成本不确定性:10月以来美国拟对华加征多项关税,虽未直接涉及农产品,但航运附加费推升了进口粮源物流成本。尽管养殖企业通过豆粕减量(占比降至13.3%)等技术手段降本,仍难对冲原料波动风险。
产业整合提速寻求破局路径
面对“料涨猪跌”困局,头部企业加速纵向整合:大禹生物等饲料企业斥资5000万元加码生猪养殖,试图通过产业链闭环锁定饲料销售渠道、平抑市场波动。专家指出,当前行业逻辑正从“周期博弈”转向“成本领先”,只有打通种源优化、精准饲喂到风险对冲的全链条管理,才能穿越本轮寒冬。
据业内人士预测,随着天气转凉刺激猪肉消费回升,叠加产能去化效应逐步显现,成本压力或于2025年末迎来边际缓解。但短期内,饲料成本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仍将高悬于养殖业头顶。
在黑龙江省,一名养殖户向记者算了一笔账:“饲料、防疫加人工,每头猪成本近1400元。现在卖猪每斤不到6.5元,卖一头亏一头,不卖更亏——猪掉秤的速度比粮价涨得还快。”当前全国31个省市中,已有13个地区猪价跌破10元/公斤,亏损比例高达41.94%,东北、西南地区成为重灾区。

饲料高压下,不同养殖模式抗风险能力分化加剧:
自繁自养户凭借仔猪成本优势尚可勉强持平,如山东章丘养殖户出栏价与成本线仅差0.2元/公斤;
外购仔猪育肥户则陷入深度亏损,每头猪净亏损达70-96元。行业出现“淘汰加速”与“被动压栏”并存的矛盾局面:9月仔猪销量环比降2.87%,但新生仔猪数反增0.02%,预示未来数月供给压力有增无减。
产能过剩叠加贸易摩擦放大传导效应
更深层压力来自供需错配。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4062万头高位,逼近产能调控红线。而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加重了成本不确定性:10月以来美国拟对华加征多项关税,虽未直接涉及农产品,但航运附加费推升了进口粮源物流成本。尽管养殖企业通过豆粕减量(占比降至13.3%)等技术手段降本,仍难对冲原料波动风险。
产业整合提速寻求破局路径
面对“料涨猪跌”困局,头部企业加速纵向整合:大禹生物等饲料企业斥资5000万元加码生猪养殖,试图通过产业链闭环锁定饲料销售渠道、平抑市场波动。专家指出,当前行业逻辑正从“周期博弈”转向“成本领先”,只有打通种源优化、精准饲喂到风险对冲的全链条管理,才能穿越本轮寒冬。
据业内人士预测,随着天气转凉刺激猪肉消费回升,叠加产能去化效应逐步显现,成本压力或于2025年末迎来边际缓解。但短期内,饲料成本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仍将高悬于养殖业头顶。
- 上一篇: 进口激增VS养殖亏损:10月豆粕陷2900-3050元震荡困局
- 下一篇: 没有了
相关推荐
- 10-16 饲料成本高企挤压利润空间,生猪养殖深陷“亏损泥潭”
- 10-14 进口激增VS养殖亏损:10月豆粕陷2900-3050元震荡困局
- 10-11 玉米丰收遭遇“价格过山车”,下游饲料企业稳价攻坚
- 10-09 鸭饲料求购热潮涌动:产业升级驱动供需新格局
- 09-29 饲料行业破局之道:构建多元化储备体系筑牢粮食安全根基
- 09-26 饲草产业构建多维供给体系,科技破局支撑畜牧业发展转型
- 09-24 区域青贮"断粮"警报:北方产能缩水与跨省抢购潮的双重困局
- 09-22 饲料产业开启绿色智能革命 全链条革新重塑农业生态格局
- 09-18 东北涨、华北落:新季玉米开秤价现“温差”
- 09-16 饲料业“副产物变粮”革命:农业废料成降本关键
- 饲料资讯
- 养殖技术
- 饲料供应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