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饲料供应 > 正文

掘金“非传统”资源,非常规饲料助力畜牧可持续发展

饲料供应 2025-09-18 10:30

近年来,我国畜牧业持续发展,饲料用粮已占粮食总产量的35%,预计2030年将达50%,人畜争粮矛盾日益突出。同时,受国际局势与气候变化影响,玉米、豆粕等传统原料供应受限,推动非常规饲料原料的开发与应用成为行业焦点。这些原料包括饼粕类(菜籽粕、棉籽粕)、糟渣类(果渣、酒糟)、林业副产品(桑叶、构树叶)、农作物废弃物(秸秆、果皮)及动物副产品(骨粉、羽毛粉)等,其资源总量超40亿吨,但利用率不足20%,潜力巨大。
一、技术突破:降解抗营养因子,提升营养价值
非常规饲料的瓶颈在于抗营养因子(如棉酚、硫甙、单宁)及营养成分不均衡。研究显示,通过发酵、酶解、膨化等工艺可显著改善其安全性及饲用价值:
发酵菜籽粕(添加4%-9%)替代豆粕,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及仔猪免疫力,降低腹泻率;
复合菌酶协同处理棉籽粕后,游离棉酚降解率达80%以上,蛋白质消化率提升30%;
木薯渣经发酵后以5%比例替代豆粕,不影响畜禽生长性能,同时降低饲料成本。
在创新技术推动下,如昆虫蛋白(黄粉虫)、微生物蛋白(酵母菌)等新型原料也在畜禽试验中表现优异,黄粉虫粉替代4%豆粕可增强肉鸡抗氧化能力,改善肉品质。
二、应用实践:优化养殖效益与资源循环
非常规饲料的产业化应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:
1. 节粮降本: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玉米秸秆糖化纤维,调节脂质代谢并提高繁殖性能;育肥羊饲喂花生秸秆,增重成本降低15%。
2. 环保增效:秸秆饲料化利用率从2000年2.8%升至2015年18.8%,减少农业污染;糟渣类原料(如发酵苹果渣)提高饲料转化率,同时降解粪污臭味物质。
3. 种属适配性突破:桑叶添加剂可减少反刍动物瘤胃甲烷产量;杂交构树青贮提升湖羊纤维消化率,成为优质粗饲料。
三、挑战与未来方向
当前仍面临三大核心问题:
1. 标准化缺失:原料营养值变异大,缺乏统一数据库及加工规范;
2. 安全性管控:部分原料易污染霉菌毒素(如花生粕),需建立全程监测体系;
3. 区域适配性:非常规原料具有显著地域性(如南方木薯渣、北方棉粕),需因地制宜开发配方。
未来研究将聚焦于营养价值动态评估模型构建、菌酶协同发酵工艺标准化,以及政策支持体系完善(如饲料原料目录扩容),推动非常规饲料从“替代选项”转向“主力资源”,助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。
非常规饲料的开发既是化解粮食安全危机的必然选择,也是农业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。随着技术升级与跨学科协作,这一领域有望在五年内实现从“资源潜力”到“产业动力”的跨越。
 

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