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饲料求购 > 正文

饲草产业构建多维供给体系,科技破局支撑畜牧业发展转型

饲料求购 2025-09-26 10:41

近年来,我国饲草产业正加速构建多元化供给体系,通过政策引导、科技赋能和区域协同,着力破解优质饲草资源短缺难题。随着畜牧业转型升级加速,牧草体系的完善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提升养殖效益的关键支撑。
战略目标:顶层设计明确发展路径
为缓解优质饲草长期短缺压力,国家提出“到2030年实现优质饲草产量1.3亿吨”的核心目标,并推动土地资源拓展与种业创新双轨并行。政策明确鼓励利用盐碱地、农闲田、林地隙地等非粮土地资源种植饲草,例如内蒙古科尔沁沙地通过土壤改良技术成功推广耐旱羊草3600亩,兼顾生态修复与饲草供给。同时,“十四五”规划要求2025年全国优质饲草产量达9800万吨,饲草种子自给率提升至70%以上。
技术驱动:科研攻关破解产业瓶颈
科技突破正加速产业提质增效:
品种创新:吉林省农科院培育的耐寒紫花苜蓿“公农一号”可耐受-35℃低温,亩产显著提升;四川突破秸秆防霉变技术,开发自动解捆撕切、绿色干燥工艺,解决南方潮湿气候下秸秆黄曲霉毒素超标问题。
高值化利用:四川三台县建成西南地区首条秸秆能量饲料生产线,通过裂解、酶催化等技术将秸秆粗蛋白含量提升至28%,推动秸秆由“粗饲料”向高蛋白饲料转型。
机械应用:全国饲草生产机械化率已达65%,割草机、打捆机等纳入农机补贴范畴,但高端设备保有量仍待提升。
区域实践:因地制宜构建供给网络
针对资源禀赋差异,各地形成特色发展模式:
北方农牧带:内蒙古、宁夏推广“草畜一体化”,以青贮玉米种植绑定肉牛养殖集群,实现产销闭环。
南方草山区:云南、四川利用草山草坡发展豆禾混播放牧体系,盐津县通过4万亩边角地种草养牛,降低养殖成本30%。
区域协作:山东、湖北等畜牧大省面临饲草缺口(分别达560万吨、690万吨),正通过盐碱地开发及农闲田种植填补需求,例如山东计划拓展黄河三角洲牧草带。
产业链整合:强化韧性助力粮食安全
饲草体系的完善直接关联粮食消费结构优化。2024年,我国粮食饲用消费占比已升至53.6%,饲料生产中玉米、豆粕依赖度下降,小麦、稻谷消耗量减少超50%,大麦、高粱等替代原料增幅超70%,显著减轻主粮压力。秸秆资源化亦成为关键补充,四川计划2030年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提至35%,年产能增加50万吨。
未来展望:饲草产业正从“被动保供”转向“主动升级”。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、科技转化效率提升,以及“非粮土地+秸秆资源”双轨供给模式深化,饲草体系有望成为畜牧业降本增效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性支点。
 

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

饲料资讯
养殖技术
饲料供应
饲料求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