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庆长假临近尾声,国内玉米市场供需格局正迎来新变化。随着秋收进程提速,主产区新玉米上量持续增加,企业收购价格承压下调。最新监测数据显示,全国玉米均价已回落至2350元/吨水平,较节前下滑明显。业内普遍预期,随着新粮批量涌向市场,未来一月玉米价格仍有下行空间。
一、新粮上市加速,供给压力陡增
东北:**新粮上货量井喷,成为节后最大压力源。黑龙江东部30%水分潮粮收购价从开秤初期的0.85元/斤降至0.80元/斤左右。随着国庆期间西部玉米入市,预计节后东北整体价格或进一步下探至0.75-0.80元/斤区间。当地深加工企业门前排起送粮长龙,日均到货车超千辆,库存压力加剧。
华北:**此前受阴雨阻碍的收割节奏在国庆后显著恢复,上市高峰正式到来。尽管部分企业报价短暂突破1元/斤(如山东英轩、七星柠檬),但贸易商建库意愿低迷,新粮支撑力度明显不足。物流恢复后,玉米流通量激增,粮源供大于求局面凸显。
二、需求端疲软,市场观望蔓延
饲料企业:**养殖端维持谨慎采购策略,库存虽有补货空间但多以少量多次节奏采购。市场成交不旺,购销节奏明显放缓。
贸易环节:**持粮主体普遍惜售心态松动,贸易商对后期价格预期悲观,大多压价采购或暂缓建仓。对华北高水分玉米收购热度较低,导致部分粮源流通迟滞。
深加工企业:**新陈粮并轨持续深化,深加工企业借势普遍补跌,其中全国22家重点监控企业下调挂牌价,收购重心不断下沉至1.13元/斤水平。低价粮源有效补充了前期库存缺口,但难以提振价格中枢。
三、区域分化加剧,短期仍看跌势
东北领跌全国:**新玉米供应激增叠加存储难度加大,黑龙江、吉林深加工企业多次调降报价,黑龙江东部潮粮累计跌幅超5%,形成价格洼地。随着新玉米全面收割、运力释放,价格或将加速下滑。
华北短暂企稳后承压:**假期初因局部供应紧张出现小幅反弹,但持续性不足。随着节后集中收割推进,新粮大量入市将持续打压价格,预计短期报价或跌破月初水平。
沿海存滞后风险:**东南沿海港口目前受节后补货影响,价格维持2300-2330元/吨,但期货贴水已显利空信号(主力合约2210元/吨)。随着10月中旬新作到港潮,涨价支撑或将瓦解。
后市展望
综合来看,新季玉米供需正转向阶段性过剩。主产区新粮上市量的持续放大将主导价格下行趋势。东北地区受上量集中、水分偏高等影响首当其冲,华北则紧随其后进入下行通道。尽管国家储备政策及产需紧平衡格局中期对价格有托底作用,但短期内阶段性供强需弱矛盾突出。若天气转晴推动收割提速,10月市场或迎接更大幅度回调。各产区玉米价格在国庆后或将进入新的底部盘整周期,贸易环节宜保持流动性为先的策略。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